2016台東都蘭冬日駐村計畫


  • 類型:藝術駐村、現地創作發展
  • 節目策劃地點:台東都蘭小客棧(已歇業)
  • 節目策劃時間:2016冬季
  • 節目長度:70分鐘
  • 觀眾人數:50人

駐村成果:完成兩次演出分享,演出收入捐助給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。

節目策劃概念

2016年,台灣還沒有太多藝術家在國內駐村的案例,但因為PHi團長顏良珮早年曾在台東都蘭生活。良珮回國後,發現台北的劇場藝術表演工作者,其實對台灣各地生活、部落生活的瞭解並不比國外多⋯⋯因此向藝術家們提出了這個駐村計畫,希望可以促成台北的藝術家了解各地風土民情,並與國內其他領域的藝術家產生交流。


良珮參考部落耆老的建議:以上山打獵的概念為此次駐村概念:「打獵的時候,如果得到獵物,表示山願意給你,就滿懷感激地收下,如有更多,就應該回饋給族人。如果沒有收穫,表示山不願給,就應該在預定時間內結束此次狩獵。」因此,「去生活、聊天與工作吧!」是這次唯一給予藝術家們的指引。


我們以「分享」、「生活」與「真誠」為核心,如果有產生的新的想法,便演出回饋給在地居民,沒有新想法,也可演出自己自信的舊作作為分享。

節目呈現方式:依地創作

以一棟舊眷村時房屋構造為設計,各個藝術家選擇一個空間做創作,作品從晚餐開始,用餐後,觀眾隨著作品一路移動觀看演出,最後回到大餐桌前結束演出,並進行聊天分享。

邀請藝術家

四位演員:顏良珮、楊雯涵、吳宗恩、李玉嵐,三位樂手:張又中、周聿琦、陳彥伯

交流藝術家:台灣導演蔣禎紜、監獄畫家林文蔚

第一次演出:12/7號,在都蘭好的窩,完成第一場上下半場共計一個半小時的演出。

內容:分別是PHi表演工作室的女子話——巡演50計畫(第23場)以及與澳門點象藝術協會合作的《戰地花兒》第一階段作品——《花兒有感》


第二次演出:最後一週,我們邀請當地居民一同前來吃飯,觀賞駐村成果,我們一共推出了七個實驗階段作品,觀眾會跟著演出在空間中移動,演出長度共一個半小時。


七個作品分別是無名(周聿琦,電子樂)、大象與士兵(李玉嵐,皮影)、潘金蓮(顏良珮,故事角色)、月夜愁(吳宗恩,諷刺劇)、夢生(陳彥伯,音樂與肢體)、漂流(楊雯涵,物件偶戲)、虛浮(張又中,肢體)。演後共收得打賞四千元,依照所有藝術家的希望,我們將款項全數捐給促進南迴醫療的:社團法人臺東縣南迴健康促進關還服務協會。

製作團隊暨感謝名單

  • 主辦單位:PHi表演工作室
  • 協辦單位:都蘭小客棧(已歇業)
  • 場地支援:都蘭好的窩、都蘭小客棧(皆已歇業)
  • 統籌製作:顏良珮
  • 表演者:顏良珮、楊雯涵、吳宗恩、李玉嵐、張又中、周聿琦、陳彥伯
  • 客座藝術家:蔣禎紜、林文蔚


感謝名單:

都蘭小客棧全體工作人員、都蘭好的窩全體工作人員、Homi姐,阿耀、邱小芳、小樹、王繼三老師、愛人錄音室、龍哥、Talaluki范志明手工琴、冉而山劇團、道叔、馬哥、都蘭7-11工作人員、吉美香早餐店、逗留豆遊、沈太木頭目、都蘭警察局前擺攤的Ina們、都蘭小房子、都蘭搖滾媽媽